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张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张凭教授学术追思会讲话记录节选

2015-07-21 11:11:1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范迪安
A-A+

  吴老师、各位老师,中国画学院的师生同志们,今天我们在中央美院举行朴素但是隆重的张凭先生一生贡献的中国美术事业、中国画发展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最好的缅怀,体现了我们大家对张凭先生崇高的敬意。

  应该说张凭先生在病危时期,吴老师和孩子们表达了张凭先生对中国画学院的关心,对培养后学的关心。我们不料张先生年轻仔短时间内恶化,离开了我们。在向张先生告别的那天,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国画界、美术界,特别是美术学院的几代师生都前往八宝山行告别礼,也都从唁电、唁文,对联里看到大家对张凭先生学术贡献和艺术人生的尊重与评价。因此今天召开追思会,请到多位老师和中国画学院的师生一起来回顾张凭先生的艺术人生,更是他艺术创造的特点,尤其是向他身上宝贵的艺术精神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我粗浅的体会中,我们要从几方面学习张凭先生,从他的精神、艺术的道路和方式方法上能够获得受益。

  第一,我们要学习张凭先生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深入研究传统,树立坚定的发展中国画艺术的信念这种精神。张凭先生是从新中国建立之后开始进入美术领域,后来考入中央美院学习,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他非常理解和领会中国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很好的继承传统。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相当长时间以来对传统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某些时候容易丢失,而张凭先生在这方面非常坚定,他追随李可染先生。我们知道李可染先生一句宝贵的名言就是对于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首先打进去就是要进入传统的堂奥,把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美学观念、观察方法、笔墨、语言的特性能够掌握的更加牢靠,没有深入的打进去就不具备打出来的基础,也不具备打出来的勇气。所以在这方面张凭先生是从李可染先生哪儿吸取经验,在这方面下了巨大的功夫,这也是后来他直到万年他的创作意识不断的提升、创作的手法不断创新的很重要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画教学特别是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坚持了传承、生产、创造的“三位一体”。因此如何把深入生活的传统继承好也是一个课题,我觉得张先生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方面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方面是从笔墨的语言特色、中国画山水画的笔墨系统这个角度来继承传统,另一方面把中国艺术师造化的传统继承下来。所以他有了大量的像李可染先生和其他同辈的画家一样,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行创造,把对自然的感受、认识、体验转化为艺术的形象,转化为笔下的山水。所以他从眼中山水到心中山水再到笔下山水,有了一个从生活上发现,从艺术上提升的艺术创作正确方法。所以这点我们今天要更多的认识、发扬。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很好的学习张凭先生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张凭先生是李家山水的重要传人,俗称大弟子。他和李行简先生都是中国画李家山水的继承人。但是如何在李可染先生的艺术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刚才李小可老师说,从1964年创造《忽报人间曾伏虎》,并创作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都体现在60年代整个中国文艺很重要的发展时期,张凭先生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把传统中国画笔墨与现代中国画形式相结合,把中国画的形式和重要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对画坛影响重大。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张凭先生更是由衷地焕发了创作的激情。在1984年他画了《黄河》,后来画了《砥柱》,一直到1992年画了《屹立》,他一次次走向太行、走向黄河,以一种新的视角看中国的山,那就是北方的雄浑的山,看中国的水,那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我觉得他是对山水有自己崭新的情怀和韩信的己任。虽然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山水画家可以走向各地,甚至可以走向世界去画世界的山水。但是张凭先生在这个时候抓住了自己新的课题,到太行去,到陕北去,沿着黄河。我觉得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把革命文艺的传统在新时期的弘扬,因为他的作品都是山水画创作的主旋律,是山水画创作中的强音符。

  我觉得今天看来,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独辟蹊径。早年画的比较多江南烟雨迷蒙优美的山水,但是似乎在他的骨子里更向往北方的山水,更向往雄浑的崇高的境界,所以他以新的视角来找到新的素材。与此同时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呈现出崭新的容貌,那就是更具有象征性,更具有体现崇高的意境。在笔墨形式的探索上,他是围绕着自己新的追求展开的。所以80年代到晚年的作品,特别是这一批主题性创造,既发扬了他师承李可染先生的笔墨经验,又进行探索乃至于试验,把水墨的表达和色彩的表达结合的更加有个性。在画面的构图、布局、章法上更加强调主体的突出、形式感的强烈。我尤其感觉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新的光感,就是墨和色彩的表达结合的更加有个性。在画面的构图、布局、章法上更加强调主体的突出、形式感的强烈。我尤其感觉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新的光感,就是墨和色新的组合,这种光感在内涵上很好的传达了他要表达的太行、黄河、丰碑,散发出具有时间历史永恒性的光芒。

  另外他传达了一种精神,我没有来得及很认真的研究张凭先生的艺术历程,但是张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展出的还是发表的,都值得我们再认识、再研究、再评价。对张凭坚持探索的精神、不断创新,特别是到了晚年还在探索创新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是中央美院优良学术传统的重要体现。

  第三,我们要很好的学习张凭先生朴素、求真的教育教学精神。张先生是我们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的名家老师,他参与指导研究生或者是本科同学,都是抱着教师的情怀,他的学生也不仅仅实在美术学院,美术界也有很多年轻的学生。最重要张先生非常朴素,在老美院他就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是默默无闻做好自己老师助手,做好学校分配的工作,做好自己的艺术研究和创作,我想这些都是体现了非常朴素、朴素的艺术家的品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追思他的重要原因,我相信今天的追思会会得到很好的收获。

  总而言之对张凭先生我们非常尊重,更重要的是把对他的怀念转化为对他艺术更多的研究上,让我们的青年学子更多的了解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与创作领域一代又一代先贤所付出的辛苦。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每一次有大型、综合性展览我都提醒我的同事们一定要把《忽报人间曾伏虎》拿出来,把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张先生的其他作品拿出来,我每一次看到《忽报人间曾伏虎》这幅画都特别感动,至今这幅画虽经几十年的时间留存,不仅丝毫没有退去艺术的光彩,反而更增加了我们对创作者的由衷尊敬。在那么一幅小小的作品中,画出了我们多少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的祭奠和怀念。张凭先生正式用他自己的感受和艺术的理想画出了这样一个可以传承下去的艺术经典。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张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