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张凭
1934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自幼勤奋好学,尤喜画画。在静泉学校读书,每学期均名列前茅,受奖励,免交学费,并得美术老师张一圃的启蒙,钟爱美术。他以自己的创作和教学实践,努力践行李可染老师的艺术主张,并吸收中外一切有益成果,进而形成了具有大思想容量与深度的有独特意蕴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50年代的《百花山》、《欢乐的公社幼儿园》;60年代的《忽报人间曾伏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70年代的《大寨四季》、《红旗渠组画》;80年代的《黄河》、《太行赞》、《石门水库》、《龙羊峡的早晨》、《龙羊峡之夜》、《千秋》;到90年代的《摇篮》、《砥柱》、《磐石》、《屹立》、《欲曙》、《潮》、《海》等,境界愈来愈大、愈高。
作品先后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沈阳博物馆,京丰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新乡市博物馆等单位和台湾、日本等地。《漓江胜景图》,《江峡帆影图》两幅作品,则作为国礼珍藏于丹麦和巴西。
上世纪50年代的《百花山》、《欢乐的公社幼儿园》;60年代的《忽报人间曾伏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70年代的《大寨四季》、《红旗渠组画》;80年代的《黄河》、《太行赞》、《石门水库》、《龙羊峡的早晨》、《龙羊峡之夜》、《千秋》;到90年代的《摇篮》、《砥柱》、《磐石》、《屹立》、《欲曙》、《潮》、《海》等,境界愈来愈大、愈高。
作品先后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沈阳博物馆,京丰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新乡市博物馆等单位和台湾、日本等地。《漓江胜景图》,《江峡帆影图》两幅作品,则作为国礼珍藏于丹麦和巴西。
年表
- 中文
- English
1934年 | 生于河南省新乡市;
|
---|---|
1945~1951年 | 在新乡静泉小学、中学读书,受张一圃老师启蒙学习美术;
|
1951~1956年 | 在新乡市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工作;
|
1956年 | 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先生学习中国画;
|
1959~1961年 | 创作《百花山》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
1961年 | 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毕业创作《山河咏》组画展出,潘絜兹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山河咏赞》给予高度评价;
毕业留校任中国画系山水画科助教,专师李可染先生,学习钻研山水画艺术; |
1962年 | 到江苏省国画院进修,在钱松喦先生画室学画数月;
夏季回校带学生到怀柔山区写生,创作《京郊四季》组画,在北京市美展展出; |
1963年 | 与宗其香、陶一清先生带山水科学生赴桂林写生三个月;
|
1964年 | 创作****词意画《忽报人间曾伏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参加新中国建国15周年全国美展,为中国美术馆与人民人会堂等多处收藏;
《忽报人间曾伏虎》先后收入《中国美术馆藏画集》《现代中国画选》《中国美术50年》等大型画册; |
1965年 | 随中央美院全体师生赴河北邢台农村参加四清工作队一年;
|
1969-1972年 | “XXX”运动后期随中央美院教师下放河北磁县、获鹿县等地部队农场劳动;
|
1972年 | 奉***调令借调返京,在北京饭店画陈列画半年,创作山水小品数十幅;
|
1973年 | 回河北获鹿县部队农场劳动;
|
1974年 | “***”发动批“黑画”,为北京饭店所作山水小品均被批判为“黑画”;
|
1974-1975年 | 两次下放山西昔阳县大寨劳动近一年;
|
1975-1976年 | 深入太行山区辉县、林县等地写生,与黄润华共同创作《红旗渠颂》;
|
1977年 | 到湖南湘潭韶山等地写生一个月;
|
1978年 | 与詹建俊、伍必端、黄润华等沿长江写生三个月,创作《夔峡》,获1980年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
创作《磐石》,参加纪念***美展; |
1979年 | 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带美国留学生方家模赴黄山写生两个月;
秋季带山水画研究生班到香山写生一个月; 10月应***邀请创作《烟霞天都》,陈列于***东大厅; |
1980年 | 与梁树年先生带山水画研究生班赴桂林写生两个月;
4月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二楼举办首次个展,展出作品百余件,其中《桂林甲山》《黄山晓色》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
1981年 | 赴山西太原讲学一个月并举办个展;
|
1982年 | 赴河南新乡、郑州、开封三地举行个展并讲学;
赴山西吉县,在黄河壶口写生,创作巨幅作品《黄河》; |
1983年 | 赴辽宁兴城海滨写生半个月;
|
1984年 | 创作《太行赞》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
创作《漓江胜境图》为***出访作为国礼赠送丹麦首相; 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凭山水画集》; |
1985年 | 创作《江峡帆影图》为***出访作为国礼赠送巴西总统;
秋季带山水画室留学生和进修生赴桂林、阳朔写生一个月; |
1986年 | 任副教授、山水画室主任;
1月,赴黑龙江哈尔滨参加冰雪节,创作《冬猎图》等; 夏季赴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工地写生一个月,创作《龙羊峡之夜》(中国美术馆收藏)和《龙羊峡的早晨》; 创作《千秋》参加“北京—东京中日水墨画联展”; 秋季带山水画室学生赴河南辉县太行山区写生一个月; 外文出版社出版《水墨天地—张凭山水画集》(英文版); |
1988年 | 春季带山水画室学生赴桂林、阳朔写生一个月;
4月与黄润华赴日本东京参加在银座ントラル绘画馆举办的“苦学画展”(黄润华、张凭、李行简画展); 《江峡图》参加日本东京“中国现代墨彩画展”; 《响雪》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现代中国绘画展”; 10至12月公派赴东京东洋美术学校讲学三个月并举行个人画展; |
1989年 | 创作《摇篮》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展;
创作《冬巡图》参加北京市******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
1990年 | 创作《燕山雪霁》参加中日联合举办的“中の四季”美展,获银奖;
与孙美兰、李松共同主编《李可染论艺术》; |
1991年 | 任教授;
编著《山水画创作》,参与拍摄电视片《山水画教学》20讲(中央教育电视台); 创作《砥柱》,参加中央美术学院“20世纪•中国”画展,创作《磐石》,参加纪念***美展; |
1992年 | 创作《屹立》,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获金奖;
夏季带学生赴湖南湘西、张家界等处写生一个月; 《美术》杂志第10期刊发钱志坚文《访山水画家张凭》; 10月,赴日本福山举行个人画展,出版日文版《张凭山水画集》; 12月,赴香港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香港首展”; |
1993年 | 夏季,带学生赴吉林长白山天池等地写生一个月;
秋季,在北京香山写生一个月; 创作《野渡》《霜天》; 《中国画》第1期专题《张凭山水画笔谈》发表《屹立》等20幅作品以及李松、华夏、龚产兴的评论文章; 5月,北京市美协、北京电视台联合组织拍摄专题片《美术画廊》《屹立—张凭的山水画》;北京电视台多次播出; 9月,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
1994年 | 荣获***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创作《欲曙》参加“中国画全国首展”; 创作《潮》参加“纪念****诞辰100周年美展”; 创作《海》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奖作品,并获北京市***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一等奖; 作品“生生不息”获得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优秀奖; |
1995年 |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英文版《张凭山水画集》;
|
2004年 | 与女儿张爽、张欣三人在中国美术馆同时举办个人画展;
|
2005年 | 《黄河》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
2011年 | 中英文版“迎2011法兰克福书展系列丛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张凭山水卷》出版;
|
2013年 | 5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张凭》;
|
获奖
- 中文
- English
- 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 1997年获岗村艺术基金奖;
- 1996年获全国高等美院版画年会年会奖;
- 1995-1996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首届速写比赛三等奖;
- 1994年创作《海》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奖作品,并获北京市***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一等奖;
作品“生生不息”获得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优秀奖; - 1993年9月,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 1992年创作《屹立》,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获金奖;
- 1990年创作《燕山雪霁》参加中日联合举办的“中の四季”美展,获银奖;
- 1989年创作《冬巡图》参加北京市******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 1980年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奖;